• 就是這本社會學體系+解題書
    編號 | TOD02
    講師 | 莎莉
    出版社 | 讀享
    77折售價 NT$501650

    關於課程

    About the course
    本書特色
    為什麼要買這本?作者告訴你
    這本《社會學體系+解題書》,是針對所有三、四等考試量身打造的體系+解題書,筆者打破以往傳統編排方法,為考生量身訂做的一本書。除了以歷年考題為核心整理考試重點,搭配相關考題,使讀者能在複習完重點後,立刻接觸到考題,加強考試記憶外;更重要的是,筆者在書中的重要議題都會放入相關社會時事文章,使讀者在準備考試時,可以跳脫原有的社會學理論框架,結合現下社會熱門時事,使社會學念得更加靈活。
    最後,筆者將整個社會學架構以圖說方式解說大致方向與考試趨勢,使讀者在開始閱讀本書之前,都能先快速掌握社會學重點與各章節關聯性呦!
     
     
    作者簡介
    莎莉
    公務員高等考試及格
     
     
    二版序
    Hi!大家好~
    距離《這是一本社會學解題書》(以下簡稱解題書)上市相隔五個月,終於把這本書(以下簡稱體系書)二版改版完成,並且上市。因為上一版內容很多未完臻,所以莎莉在這次改版中新增諸多內容,並將考題更新至109調查局特考。當然,準備社會學的大家都知道,社會學的聖經本《社會學與臺灣社會》是必讀,所以莎莉也整理相關文章與統整重要內容,這些內容下方均會引出處,同學若對莎莉整理的內容有看不懂之處,可以翻閱原書。
    來說說解題書與體系書有何不同吧!「解題書」首重解題內容,所以對於很多內文解釋與文章編寫的篇幅就不會太大;「體系書」是幫助同學了解社會學各章節內容,所以首重內文文章篇幅,但對於解題內容只能作重點提示。
    好了!以上正事交代完畢,莎莉來跟大家聊聊生活瑣事吧!
    不知道對大家來說,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呢?念研究所時,每天希望翹課不要被教授抓到(誤)、分組報告可以按時繳交、能跟同學一起吃飯;工作時,希望能做到老闆心中的期待、工作表現可以出人意表;工作一段時間後,希望可以買間房子有自己的小窩、放假時可以簡單睡覺、吃飯、休息。莎莉站在現在回頭看看從前,有時候,越簡單的事情反而是人生中最重要、最幸福的事情。
    有人會認為現在準備國家考試很痛苦,莎莉以前準備考試時,曾經有學長告訴莎莉說:「國考不是你人生唯一一條道路。」那時候莎莉只會覺得:「啊!學長你都考上了,才有辦法說這些。」但是現在莎莉終於可以明白這句話的用意。國考的痛苦在於你不能有過多的慾望,你的專注力只能在考試上。但轉個方向想,這其實是最單純的事。而「人生中不是只有國考這件事情」,是因為隨著年紀增長,你會發現人生中有太多事情需要你的實行。「取捨」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呢!莎莉給自己兩年時間,若兩年沒通過國家考試,就要準備回鄉下當補習班老師了!所以啊!人生很多事情都太難說了!但是不管如何,現在正在看序文的你,既然選擇走上國考這條路,就要堅持、不放棄地走下去,只要相信自己,你就一定能做到!
    對了!莎莉有成立個粉絲團,請上FB搜尋「莎莉的社會學小教室」,莎莉會不定期更新文章、跟大家分享社會時事喔!!!
    莎莉
    2020.08於星巴克桌子上
     
     
    目錄
    關於本書 Ⅰ
    社會學體系圖表說明(看圖說故事) Ⅲ
    本書參考書目 Ⅶ
    1 總論
    【第一節】社會學與社會學想像 1-4
    第一項 社會學(Sociology) 1-4
    壹、定義 1-4
    貳、微視社會學與鉅視社會學 1-4
    第二項 社會學想像(sociological imagination) 1-6
    【第二節】社會學理論(重要程度:★★★★★) 1-7
    第一項 功能論(functionalism) 1-7
    第二項 衝突論 1-8
    第三項 符號互動論(symbolic interactionism) 1-8
    第四項 戲劇論(dramaturgy) 1-9
    【第三節】社會學重要學家(重要程度:★★★★★) 1-11
    第一項 涂爾幹(Emile Durkheim) 1-11
    第二項 馬克思(Karl Marx) 1-14
    第三項 韋伯(Max Weber) 1-16
    第四項 派森斯(Talcott Parsons) 1-18
    第五項 史賓賽(H. Spencer) 1-19
    【第四節】社會學與其他學科的關係 1-22
    第一項 社會學與人類學(anthropology) 1-22
    第二項 社會學與心理學(psychology) 1-22
    第三項 社會學與經濟學(economics) 1-22
    第四項 社會學與政治學(political science) 1-22
    第五項 社會學與法律學 1-23
    第六項 社會學與歷史學 1-23
    【第五節】社會學研究 1-24
    第一項 社會調查法 1-24
    壹、訪問法 1-24
    貳、問卷調查法 1-25
    第二項 觀察法 1-25
    第三項 實驗法 1-25
    第四項 內容分析法 1-25
    第五項 歷史法 1-26
    第六項 個案研究法 1-26
    【第六節】重要試題 1-28
    2 文化
    【第一節】文化 2-4
    第一項 定義 2-4
    第二項 文化基本要素(重要程度:★★★★★) 2-4
    壹、價值 2-4
    貳、規範(norms) 2-5
    參、符號 2-6
    肆、語言 2-6
    【第二節】文化相對性與文化多元性(重要程度:★★★★★) 2-8
    第一項 文化相對論與文化種族中心論 2-8
    壹、文化相對論(cultural relativism) 2-8
    貳、文化種族中心論(ethnocentrism) 2-8
    第二項 文化多元性與文化帝國主義 2-9
    壹、文化多元性 2-9
    貳、文化帝國主義(cultural imperalism) 2-9
    【第三節】文化全球化、文化霸權(以日韓文化為例)
         (重要程度:★★★★★) 2-11
    第一項 文化霸權(hegemony)定義 2-11
    第二項 異國文化可被接受原因(以日韓文化為例) 2-11
    壹、人文地理環境越相近者越易被國人所接受 2-11
    貳、文化具有「同質性」 2-11
    第三項 文化霸權原因 2-12
    【第四節】文化創意產業 2-13
    第一項 定義 2-13
    第二項 目的 2-13
    第三項 重要性 2-13
    壹、延續傳統文化 2-13
    貳、增加就業機會 2-13
    參、增加經濟收入 2-14
    肆、有利社區營造 2-14
    第四項 特色 2-14
    壹、成本低 2-14
    貳、附帶價值高 2-14
    參、異業結合 2-14
    【第五節】文化相關名詞 2-15
    【第六節】意識型態與集體意識 2-17
    第一項 意識型態(ideology) 2-17
    壹、定義 2-17
    貳、舉例:日治時期的皇民化教育 2-17
    第二項 集體意識(collective memory) 2-18
    壹、定義 2-18
    貳、舉例 2-18
    【第七節】文化社會學相關理論 2-19
    第一項 功能論 2-19
    壹、社會區別的象徵 2-19
    貳、使一個社會體系更有價值 2-19
    參、建立個人人格的主要來源 2-19
    第二項 衝突論 2-19
    【第八節】重要試題 2-20
    3 團體與組織
    【第一節】團體 3-4
    第一項 團體定義 3-4
    第二項 團體類型(重要程度:★★★★★) 3-4
    壹、初級團體(primary group)vs.次級團體(secondary
      group) 3-4
    貳、內團體(in-group)vs.外團體(out-group) 3-5
    參、參考團體(reference group) 3-5
    肆、同輩團體(peer group) 3-5
    伍、派系(clique) 3-6
    陸、社會網絡(social networks) 3-6
    柒、虛擬社群(virtual community) 3-6
    【第二節】組織 3-8
    第一項 正式組織 3-8
    第二項 科層化組織 3-9
    第三項 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 3-13
    壹、非營利組織之功能 3-13
    一、 志願組織可作為個人與政府的橋樑 3-14
    二、 志願組織提供成員各種訓練,提升成員領導資源
    動員之能力 3-14
    三、 志願組織可以較有組織地蒐集各方訊息,參與社會
    運動,進而由弱勢族群演變為對政治有影響力 3-14
    貳、台灣非營利組織之類型 3-14
    一、 宗教性的志願組織 3-14
    二、 社區營造的志願組織 3-14
    三、 網路社運志願組織 3-15
    第四項 知識經濟社會組織 3-16
    【第三節】重要試題 3-18
    4 社會化
    【第一節】社會化相關理論(重要程度:★★★★★) 4-4
    第一項 社會化定義 4-4
    第二項 重要性 4-4
    第三項 社會化相關理論 4-4
    壹、從鏡中看自己──顧里(Chareles H. Cooley) 4-4
    貳、從遊戲中發現自己──米德(George Herbert Mead) 4-5
    一、 主我(I)與客我(me) 4-6
    二、 兒童自我發展須經歷三個不同階段 4-6
    三、 概化他人與重要他人 4-8
    參、人格理論──佛洛伊德(Sigismund Schlomo Freud) 4-8
    肆、戲劇論(dramaturgical approach)──高夫曼(Erving
      Goffman) 4-8
    伍、發展八階段論──艾瑞克森(Erik Erikson) 4-9
    陸、道德發展論──柯爾堡(Lawrence Kohlberg) 4-10
    一、 定義 4-10
    二、 道德發展三階段 4-10
    【第二節】社會化機構與影響(重要程度:★★★★★) 4-13
    【第三節】社會化過程與功能 4-17
    第一項 兒童社會化過程 4-17
    壹、模仿 4-17
    貳、認同感 4-17
    參、羞恥感 4-17
    肆、罪惡感 4-17
    第二項 社會化形成理論 4-17
    壹、功能論 4-17
    貳、衝突論 4-18
    參、符號互動論 4-18
    第三項 文化、社會化與人格形成關聯 4-18
    【第四節】預期社會化與再社會化 4-20
    第一項 預期社會化(anticipatory socialization) 4-20
    第二項 再社會化(resocialization) 4-20
    壹、概說 4-20
    貳、再社會化之過程 4-21
    參、全控機構 4-21
    【第五節】社會化與再社會化之比較 4-24
    【第六節】重要試題 4-25
    5 偏差與犯罪行為
    【第一節】偏差行為之正、反功能 5-4
    第一項 偏差行為之定義 5-4
    第二項 偏差行為之正反功能 5-5
    壹、正功能 5-5
    一、 有助澄清及界定社會規範 5-5
    二、 刺激社會變遷 5-5
    三、 促進團體團結 5-5
    四、 有警報作用 5-6
    五、 提高團體效率 5-6
    貳、反功能 5-6
    一、 妨害人類社區複雜互賴之系統 5-6
    二、 動搖團體中他人遵守規範的動機 5-6
    三、 危害團體生活所需之互信互賴 5-6
    【第二節】偏差行為相關理論(重要程度:★★★★★) 5-8
    第一項 生理學 5-8
    壹、犯罪實證學派──隆布羅索(Cesare Lombroso) 5-8
    貳、組織論──謝爾頓(William H. Sheldon) 5-8
    第二項 心理學 5-9
    壹、心理分析論(psychoanalytic theory) 5-9
    貳、行為論(behavioral theory) 5-9
    第三項 社會學 5-9
    壹、社會結構論(功能論) 5-9
    一、 秩序迷亂論(anomie theory)──
    涂爾幹(Emile Durkheim) 5-9
    二、 結構緊張論(structural strain theory)──
    莫頓(Robert Merton) 5-10
    貳、衝突論──昆尼(R. Quinney) 5-13
    參、互動論 5-13
    一、 文化傳遞論(cultural transmission theory) 5-13
    二、 差別接觸(結合)理論(differentia lassociation theory)
    ──蘇壽南(Edwin Sutherland) 5-14
    三、 標籤論(labeling theory)──貝克(Howards S. Becker) 5-15
    【第三節】犯罪預防措施(社會控制) 5-22
    第一項 犯罪預防之定義 5-22
    第二項 社會控制類型 5-22
    第三項 犯罪控制類型(重要程度:★★★★★) 5-22
    【第四節】重要試題 5-32
    6 社會流動、社會階層與教育制度
    【第一節】社會流動與社會階層 6-6
    第一項 社會流動 6-6
    壹、社會流動之定義 6-6
    貳、社會流動之類型 6-6
    一、 垂直流動 vs. 水平流動 6-6
    二、 代間流動 vs. 代內流動 6-6
    三、 競賽流動 vs. 薦舉流動 6-6
    四、 結構流動 vs. 循環流動 6-8
    參、社會流動之途徑 6-8
    一、 向上流動 6-8
    二、 向下流動 6-8
    肆、影響社會流動之因素 6-8
    一、 個人因素 6-8
    二、 結構因素 6-9
    伍、傳統社會流動與現代社會流動方式比較 6-9
    第二項 社會階層 6-11
    壹、社會階層兩面向 6-11
    一、 分配面向 6-11
    二、 關係面向 6-11
    貳、社會階層之類型(依照時代演進) 6-11
    參、社會階層測量方法 6-12
    一、 主觀方法 6-12
    二、 聲望方法 6-12
    三、 客觀方法 6-12
    肆、社會階層六大指標 6-12
    一、 財富 6-12
    二、 聲望 6-13
    三、 權力 6-13
    四、 所得 6-13
    五、 教育 6-13
    六、 職業 6-13
    第三項 社會階層相關理論(重要程度:★★★★★) 6-15
    壹、 結構功能論 6-15
    一、 古典理論──社會分工論:涂爾幹 6-15
    二、 當代理論──結構功能論:戴維斯(Kingsley Davis) 6-15
    貳、衝突論 6-16
    一、 古典理論──階級鬥爭論:馬克思 6-16
    二、 當代理論──衝突論 6-17
    參、社會階層三元論:韋伯 6-18
    肆、社會進化論 6-19
    一、 定義 6-19
    二、 社會進化情形 6-19
    伍、交換論 6-19
    第四項 社會不平等(重要程度:★★★★★) 6-21
    壹、分配不平等的個體分析:社會底層與貧窮問題 6-22
    一、 個人角度 6-22
    二、 結構角度 6-22
    貳、分配不平等的結構分析:台灣長期所得分配趨勢問題 6-22
    參、機會不平等的個體分析:地位取得問題 6-23
    肆、機會不平等的結構分析:階級流動問題 6-24
    一、 絕對流動 6-24
    二、 相對流動 6-24
    伍、階級流動之難易度 6-24
    一、 自由派的工業化理論(liberal theory of industrialism) 6-25
    二、 馬克思主義 6-25
    三、 共同社會流動性(common social fluidity) 6-25
    第五項 重要試題 6-29
    【第二節】教育制度(重要程度:★★★★★) 6-42
    第一項 教育之相關理論 6-42
    壹、功能論 6-42
    一、 顯著功能 6-42
    二、 潛在功能 6-42
    貳、衝突論 6-43
    參、互動論 6-43
    第二項 社會階層化對於教育資源分配影響 6-43
    壹、文化資本 6-43
    貳、社會資本 6-44
    第三項 台灣教育發展情形 6-44
    第四項 人才培育及人才配置 6-45
    壹、功能論──人力資本理論(human capital theory) 6-45
    貳、衝突論──配置理論(allocation theory) 6-45
    第五項 教育制度對社會階級之影響 6-50
    壹、高等教育擴張對於階級流動的影響程度 6-50
    一、 自由派的工業化理論(liberal theory of industrialism) 6-50
    二、 階級複製理論 6-50
    貳、高等教育擴張如何導致階級複製而非促進階級流動 6-51
    第六項 重要試題 6-53
    7 集體行為與社會運動
    【第一節】集體行為與社會運動(重要程度:★★★★★) 7-5
    第一項 集體行為概說 7-5
    壹、群眾 7-5
    貳、大眾 7-6
    參、公眾 7-6
    第二項 集體行為相關理論 7-6
    壹、傳染理論(contagion theory)──
      黎彭(Gustave Le Bon) 7-7
    貳、聚合理論(convergence theory)──
      歐波(F. Allport) 7-7
    參、價值累加理論(value-added theory)──
      史美社(Neil Smelser) 7-7
    一、 結構導引(structural conduciveness) 7-7
    二、 結構緊張(structural strain) 7-7
    三、 概括化信念(generalized belief) 7-8
    四、 激發因素(precipitating factors) 7-8
    五、 行為參與的動員(mobilization for action) 7-8
    六、 社會控制運作(social control) 7-8
    肆、政治抗爭理論 7-9
    伍、新規範論(emergent norm theory) 7-9
    第三項 社會運動概說 7-9
    第四項 社會運動相關理論 7-10
    壹、相對剝奪論(relative deprivation theory) 7-10
    一、 定義 7-10
    二、 J曲線論(J-Curve Theory),又稱戴維斯理論 7-10
    三、 評析 7-10
    四、 代表案例 7-11
    貳、資源動員論(resource mobilization theory) 7-11
    一、 定義 7-11
    二、 社會運動成敗關鍵 7-12
    三、 評析 7-13
    參、新社會運動論(new social movement theory) 7-13
    一、 定義 7-13
    二、 特性 7-13
    三、 代表案例 7-14
    肆、政治過程論(political process theory) 7-15
    一、 執政者的傾向(incumbents' orientation) 7-15
    二、 政策管道(policy channel) 7-15
    三、 政治聯盟(political ally) 7-15
    【第二節】社會運動中的資源 7-18
    第一項 物質資源(material resources) 7-18
    第二項 組織資源(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7-18
    第三項 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s) 7-18
    第四項 道德資源(moral resources) 7-19
    第五項 文化資源(cultural resources) 7-19
    【第三節】社會運動過程 7-20
    第一項 社會運動的實際規模 7-20
    第二項 社會運動目標的獨特性 7-21
    第三項 國家所具備的鎮壓能力 7-21
    【第四節】網際網絡與社會運動 7-23
    【第五節】社會運動四面向 7-25
    第一項 動員結構 7-26
    壹、人際關係是否濃密 7-26
    貳、是否具有組織特性 7-27
    第二項 政治條件 7-27
    第三項 文化框架 7-28
    第四項 抗爭劇碼 7-28
    【第六節】社會運動三歷程(重要程度:★★★★★) 7-30
    【第七節】集體行為與社會運動比較 7-32
    第一項 相同點 7-32
    第二項 相異點 7-32
    【第八節】集體行為vs.群眾行為 7-34
    【第九節】重要試題 7-39
    8 家庭及性別
    【第一節】家庭制度 8-6
    第一項 家庭之基本觀念 8-6
    壹、定義 8-6
    貳、家庭功能 8-6
    一、 生殖功能 8-6
    二、 教育功能 8-6
    三、 經濟功能 8-6
    四、 提供社會地位功能 8-6
    五、 情感功能 8-6
    參、社會變遷對家庭現狀之影響 8-7
    一、 核心家庭為主 8-7
    二、 隔代教養比例升高 8-7
    三、 離婚率高 8-7
    四、 夫妻均權 8-7
    五、 家人疏離感 8-7
    肆、釋字第791號解釋對家庭功能之改變 8-8
    一、 釋字第791號解釋重點 8-8
    二、 本號大法官解釋對家庭功能之改變 8-9
    第二項 家庭種類 8-11
    壹、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 8-11
    一、 從屬的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 of orientation) 8-11
    二、 創生的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 of procreation) 8-11
    貳、主幹家庭(stem family) 8-11
    參、擴展家庭(extended family) 8-11
    第三項 家庭組織相關理論(重要程度:★★★★★) 8-13
    壹、功能論 8-13
    貳、衝突論 8-14
    參、符號互動論 8-14
    肆、交換論 8-14
    伍、新家庭經濟論(new home economics) 8-14
    陸、家庭分工相關理論 8-16
    一、 資源交換論(resource exchange theory) 8-16
    二、 剝削論 8-16
    三、 性別角色與階級文化論 8-17
    四、 性別展示與實踐理論 8-17
    第四項 晚婚、離婚、單親與同居議題(重要程度:★★★★★) 8-18
    壹、晚婚 8-18
    一、 社會層面 8-18
    二、 文化層面 8-18
    貳、離婚 8-18
    一、 社會層面 8-18
    二、 文化層面 8-18
    參、單親 8-19
    一、 社會層面 8-19
    二、 文化層面 8-19
    肆、同居 8-19
    第五項 家庭資源的反移轉 8-22
    第六項 家庭暴力 8-24
    壹、定義 8-24
    貳、類型 8-24
    一、 身體上不法侵害 8-24
    二、 精神上不法侵害 8-24
    三、 家庭內的性虐待 8-24
    第七項 外籍配偶相關議題(重要程度:★★★★★) 8-25
    壹、來台背景 8-25
    貳、為何願意來台 8-25
    一、 人口學「推力」、「拉力」理論 8-25
    二、 台灣為「多元文化」社會 8-25
    參、跨國婚姻之相關理論 8-26
    一、 社會階級理論 8-26
    二、 同化歷程理論 8-26
    三、 地理人口學因素 8-26
    肆、產生問題 8-26
    一、 社會適應問題 8-26
    二、 家庭問題 8-27
    三、 子女教育問題 8-27
    四、 社會偏見與歧視問題 8-27
    五、 就業問題 8-27
    伍、造成影響 8-27
    第八項 重要試題 8-34
    【第二節】性別 8-48
    第一項 性vs.性別vs.做性別 8-48
    第二項 性別關係四面向(重要程度:★★★★★) 8-49
    壹、權力層面 8-49
    一、 父權體制現象實現,女性居於弱勢 8-49
    二、 姓氏制度 8-51
    三、 身體自主權被剝奪 8-52
    四、 審美標準 8-52
    貳、生產層面 8-53
    參、情感層面 8-56
    肆、符號層面 8-56
    第三項 性別階層化 8-57
    壹、女性主義相關理論 8-57
    一、 自由女性主義(liberal feminism) 8-57
    二、 社會女性主義(socialist feminism) 8-58
    三、 基進女性主義(radical feminism) 8-58
    貳、性別階層化現象 8-58
    一、 雙重勞動市場(dual labor market) 8-58
    二、 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 8-59
    三、 第二班 8-59
    四、 情緒勞動(emotional labor) 8-59
    第四項 性別階層化之社會學觀點 8-60
    壹、功能論──派森斯(Talcott Parsons)、
      貝里斯(Robert Bales) 8-62
    貳、 衝突論──柯林斯(Rand Collins) 8-62
    參、符號互動論──伍德(Julia T. Wood) 8-62
    肆、新馬克斯理論──貝婁(Barron)、羅里斯(Norris) 8-62
    伍、新心理分析學派──喬德羅(Chodorow) 8-63
    第五項 性別角色社會化(gender socialization) 8-64
    壹、什麼是性別角色 8-64
    貳、性別角色社會化 8-65
    一、 社會生物學觀點(sociobiological theory) 8-65
    二、 心理學觀點(psychological theory) 8-65
    三、 社會學習論(social learning theory) 8-65
    四、 認知發展論(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 8-65
    第六項 性別平等與性別主流化 8-66
    第七項 霸權陽剛特質(hegemonic masculinity) 8-68
    第八項 重要試題 8-69
    9 社會制度(宗教、家庭、教育、經濟、政治)
    【第一節】宗教制度 9-6
    第一項 宗教基本要素及功能(重要程度:★★★★★) 9-6
    壹、宗教之定義 9-6
    貳、宗教四要素(涂爾幹) 9-6
    一、 信仰 9-6
    二、 神聖事物 9-6
    三、 宗教儀式 9-6
    四、 道德社群 9-7
    參、宗教之功能 9-7
    一、 對個人 9-7
    二、 對社會 9-7
    第二項 重要社會學家對宗教之看法(重要程度:★★★★★) 9-8
    壹、涂爾幹──宗教是整合社會的力量 9-8
    貳、馬克思──宗教是麻醉人心的力量 9-9
    參、韋伯──宗教是轉化社會的力量 9-9
    第三項 宗教類型 9-11
    壹、擴散性宗教(The diffused religion) 9-11
    貳、制度性宗教(The institutional religion) 9-11
    參、新興宗教運動(New religious movement) 9-12
    第四項 現代社會中的宗教 9-12
    壹、世俗化(secularization) 9-12
    一、 社會結構 9-13
    二、 個人模式 9-13
    貳、從公民宗教到公共宗教 9-13
    一、 公民宗教(civil religion) 9-13
    二、 公共宗教(public religion) 9-13
    第五項 台灣宗教現象 9-14
    壹、強調神明的靈驗性 9-14
    貳、具有濃厚的功利性,缺少終極關懷 9-14
    參、為凝聚社會的重要功能 9-14
    第六項 重要試題 9-15
    【第二節】政治制度 9-19
    第一項 國家機器(the state) 9-19
    壹、基本觀念 9-19
    貳、現代國家機器與過去社會不同之處 9-20
    參、民主政治體制 9-20
    一、 威權主義(authoritarianism) 9-20
    二、 極權主義(totalitarinaism) 9-21
    肆、國家機器中民主與政商關係 9-21
    一、 多元主義 9-21
    二、 菁英主義 9-22
    三、 新馬克思主義 9-22
    第二項 韋伯正當性權威類型(重要程度:★★★★★) 9-24
    壹、傳統權威(traditional authority) 9-24
    貳、法定/理性權威(legal/rational authority) 9-24
    參、神格權威(charismatic authority) 9-25
    第三項 重要試題 9-26
    【第三節】醫療與健康制度 9-32
    第一項 文化與健康 9-32
    第二項 以社會學解釋健康與疾病 9-33
    壹、功能論 9-33
    貳、衝突論 9-34
    參、互動論 9-35
    肆、標籤論 9-35
    第三項 健康不平等 9-35
    壹、社會經濟地位 9-36
    貳、族群 9-36
    參、男女差異 9-37
    一、 個人擁有社會階級資源多寡 9-37
    二、 個人健康疾病知識高低 9-37
    三、 個人生活壓力大小 9-37
    【第四節】經濟制度 9-39
    第一項 資本主義與生產關係 9-39
    第二項 經濟制度之社會學相關理論 9-39
    壹、古典理論 9-39
    一、 涂爾幹──批判經濟人理想假設 9-39
    二、 馬克思──資本主義形成工人產生異化 9-40
    三、 韋伯──市場是價格之間的鬥爭結果 9-41
    貳、現代理論 9-42
    一、 博蘭義(Karl Polanyi)──自由經濟市場有利追求
    最大利潤 9-42
    二、 熊彼得(Joseph A. Schumpeter)──企業精神 9-44
    三、 格雷諾維特(Mark Granovetter)──經濟行為應被
    鑲嵌在社會關係中 9-44
    第三項 資本主義結構論 9-45
    壹、生產組織與相關理論 9-45
    一、 福特模式(Fordism) 9-45
    二、 科學管理理論(scientific management theory) 9-45
    三、 技術退化理論(degradation theory) 9-45
    貳、全球化下轉變之勞動社會 9-46
    第四項 台灣目前經濟發展 9-47
    10 都市、社區、鄉村
    【第一節】都市化及其相關理論(重要程度:★★★★★) 10-5
    第一項 都市化(urbanization)之定義 10-5
    第二項 都市化在不同時代背景所代表之涵義 10-6
    壹、農業時代 10-6
    一、 都市首要論 10-6
    二、 農村首要論 10-6
    貳、工業時代 10-6
    參、服務業時代 10-7
    第三項 人口與空間之相關理論 10-7
    壹、中心地區理論(central place theory)──
      克里斯塔勒(Walter Christaller) 10-7
    貳、同心圓論(concentric zone theory)──
      蒲計時(Ernest W. Burgess) 10-8
    一、 核心區:商業中心地區(CBD, the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10-8
    二、 外擴第一層:過渡區(Zone in Transition) 10-8
    三、 外擴第二層:工人居住區(Zone of Workingmen's 10-8
    Homes)
    四、 外擴第三層:較佳住宅區(Residential Zone) 10-8
    五、 外擴第四層:通勤區(Commuters Zone) 10-8
    參、扇形理論(sector model)──霍伊特(Homer Hoyt) 10-9
    肆、多核心論(multiple-nuclei model)──哈利斯
      (Chauney D. Harris)、烏爾門(Edward L. Ullman) 10-10
    伍、都市邊緣論(edge-city) 10-10
    第四項 都市對人民產生之社會心理影響 10-11
    壹、都市決定論(determinist theory) 10-11
    貳、人口組合理論 10-12
    參、副文化論 10-12
    肆、社區發展理論 10-13
    【第二節】都市化產生之問題 10-14
    第一項 犯罪問題 10-14
    第二項 職業結構造成社會不安 10-14
    第三項 經濟問題所引起的社會治安動盪不安 10-14
    【第三節】仕紳化與郊區化 10-15
    第一項 仕紳化(gentrification) 10-15
    第二項 郊區化(suburbanization) 10-15
    【第四節】戰後台灣都市發展 10-16
    第一項 戰後都市發展現象 10-16
    壹、人口移民化 10-16
    貳、產業分布情形 10-16
    參、都市空間分布狀況 10-17
    第二項 都市發展產生之問題 10-17
    壹、環境問題 10-17
    貳、公共設施問題 10-18
    參、人口外移問題 10-18
    【第五節】比較整理 10-19
    第一項 鄉村社區 vs. 都市社區 10-19
    第二項 都市首要化 vs. 過度都市化 10-19
    壹、現代化論 10-20
    貳、依賴理論 10-20
    【第六節】重要試題 10-22
    11 人口、老年、少子化
    【第一節】人口轉型理論 11-4
    第一項 馬爾薩斯(Thomas Robert Malthus)人口論 11-4
    壹、積極檢視(positive checks) 11-4
    貳、消極檢視(negative checks) 11-4
    第二項 馬克思人口理論 11-5
    第三項 新馬爾薩斯理論(neo-Malthusianism) 11-5
    第四項 人口轉型理論 11-5
    壹、「鉅視」角度 11-5
    貳、「微視」角度 11-6
    一、 第一階段(前工業階段) 11-7
    二、 第二階段(過渡階段) 11-7
    三、 第三階段(工業化階段) 11-8
    四、 第四階段(後工業階段) 11-8
    第五項 第二次人口轉型理論(second demographic transition) 11-8
    【第二節】台灣人口轉型(重要程度:★★★★★) 11-10
    第一項 台灣人口轉型 11-10
    第二項 人口轉型後之影響 11-13
    壹、教育設施閒置 11-13
    貳、流浪教師產生 11-13
    參、失業率增加、勞動力市場老化 11-13
    肆、社會福利制度受到衝擊 11-14
    伍、對老年生活保障產生危險 11-14
    【第三節】人口老化現象相關理論(重要程度:★★★★★) 11-16
    第一項 功能論之隔離論(disengagement theory) 11-16
    第二項 衝突論之年齡階層論(age stratification theory) 11-16
    第三項 符號互動論 11-17
    壹、社會環境論(social-environment theory) 11-17
    貳、活躍論(activity theory) 11-17
    【第四節】少子化成因(生育率下降原因)(重要程度:★★★
         ★★) 11-18
    第一項 經濟因素 11-18
    第二項 文化因素 11-18
    第三項 社會因素 11-18
    壹、社會政策 11-18
    貳、女性自主意識抬高 11-19
    【第五節】少子化 vs. 高齡化(重要程度:★★★★★) 11-20
    【第六節】人口紅利 11-23
    【第七節】重要試題 11-26
    12 社會變遷與全球化
    【第一節】全球化 12-8
    第一項 全球化 12-8
    壹、全球化之定義 12-8
    貳、影響層面 12-8
    一、 經濟層面 12-8
    二、 文化層面 12-9
    三、 社會層面 12-9
    參、因應之道 12-10
    一、 強化本土傳統文化 12-10
    二、 提升國內產業競爭力 12-10
    三、 積極開發產業文化 12-10
    四、 培育、引進優秀專業人才 12-10
    第二項 全球化不平等發展相關理論(重要程度:★★★★★) 12-11
    壹、現代化理論(modernization theory) 12-11
    貳、依賴理論(dependency theory) 12-12
    參、世界體系理論(world system theory) 12-13
    肆、全球化理論(globalization theory) 12-14
    一、 有利部分 12-15
    二、 不利部分 12-15
    伍、聚合理論(convergence theory) 12-15
    第三項 全球化之優缺點 12-18
    壹、優點 12-18
    貳、缺點 12-18
    第四項 全球化下台灣所受到之衝擊 12-18
    壹、科技生產提升能力的挑戰 12-19
    貳、失業率攀升 12-19
    參、所得分配持續惡化 12-19
    第五項 重要試題 12-26
    【第二節】社會變遷 12-34
    第一項 社會變遷原因與過程 12-34
    壹、變遷原因 12-34
    一、 環境因素 12-34
    二、 人口因素 12-34
    三、 科技發明 12-34
    四、 文化層面 12-34
    五、 社會價值變遷 12-35
    六、 社會運動影響 12-35
    貳、社會變遷下產生之新族群 12-35
    一、 尼特族 12-35
    二、 飛特族 12-35
    三、 頂客族 12-35
    第二項 傳統社會、現代社會、後現代社會 12-37
    第三項 社會變遷之社會學家看法及各種社會學理論
        (重要程度:★★★★★) 12-38
    壹、社會學家看法 12-38
    一、 涂爾幹 12-38
    二、 馬克思 12-39
    三、 韋伯 12-40
    貳、社會學理論 12-40
    一、 功能論 12-40
    二、 衝突論──達倫多夫(Ralf Dahrendorf)、
    考舍(Lewis A. Coser) 12-41
    三、 互動論 12-41
    四、 演化理論(evolutionary theory) 12-41
    五、 循環理論(cyclical theory) 12-41
    第四項 後工業與後現代社會 12-45
    壹、經濟型態轉變 12-45
    貳、知識經濟與創新 12-46
    參、文化社會轉變 12-47
    一、 現代化象徵小型傳統社會沒落 12-47
    二、 現代化程度增加,社會也益漸科層化 12-48
    三、 宗教制度的重要性衰退 12-48
    第五項 重要試題 12-49
    【第三節】消費社會 12-52
    第一項 消費社會 12-52
    第二項 消費文化(重要程度:★★★★★) 12-54
    壹、左派的批判理論 12-54
    一、 商品拜物教:馬克思 12-54
    二、 法蘭克福學對文化工業之批評 12-54
    三、 新消費工具(new means of consumption) 12-55
    貳、消費是取悅個人的感官經驗 12-56
    一、 迷文化(fandom) 12-56
    二、 補償性消費 12-56
    三、 體驗經濟 12-56
    參、消費是代表社會身分 12-56
    一、 炫耀式消費(conspicuous consumption) 12-56
    二、 符號消費(sign consumption) 12-57
    三、 品味與階級 12-57
    第三項 迪士尼化(Disneyization)(重要程度:★★★★★) 12-58
    壹、定義 12-58
    貳、迪士尼化四特徵 12-59
    一、 主題化(theming) 12-59
    二、 去區隔化(dedifferentiation) 12-59
    三、 商品化(merchandising) 12-59
    四、 情緒勞動者(emotional labor) 12-59
    第四項 麥當勞化(McDonaldization)(重要程度:★★★★★) 12-60
    壹、定義 12-60
    貳、麥當勞化四特徵 12-60
    一、 有效率性(efficiency) 12-60
    二、 可計算性(calculability) 12-60
    三、 可預測性(predictability) 12-61
    四、 可控制性(control) 12-61
    第五項 消費實踐 12-62
    壹、購物 12-62
    貳、旅行 12-62
    參、收藏 12-63
    第六項 重要試題 12-75
    【第四節】其他重要內容 12-80
    第一項 風險社會與新風險社會 12-80
    壹、風險社會 12-80
    一、 人為風險 12-80
    二、 全球分工導致不平等所產生之風險 12-82
    貳、新風險社會 12-82
    第二項 網路社會 12-83
    壹、社群特性 12-83
    貳、資訊社會發展 12-83
    參、網路影響 12-83
    肆、網路犯罪特性 12-83
    一、 身分易藏、散布迅速 12-83
    二、 證據有限、毀證容易 12-84
    三、 偵查不易、管理困難 12-84
    四、 牽涉私權、隱藏犯罪 12-84
    伍、網路犯罪態樣 12-84
    一、 駭客入侵、散布病毒 12-84
    二、 誹謗侮辱、妨礙名譽 12-84
    三、 販賣違禁品、侵犯權利 12-85
    四、 傳布色情、網路詐欺 12-85
    陸、支配網路文化三大法則 12-86
    一、 莫爾定律 12-86
    二、 Metcalfe`s Law 12-86
    三、 Reed`s Law 12-86
    柒、網路人際關係 12-86
    捌、網路世界帶給社會之影響 12-87
    一、 公司消失鐵律 12-87
    二、 網路上癮症 12-88
    第三項 重要試題 12-92
    13 社會問題
    【第一節】社會問題之相關理論(重要程度:★★★★★) 13-4
    第一項 功能論 13-4
    第二項 衝突論 13-4
    第三項 象徵互動論 13-5
    【第二節】貧窮問題(重要程度:★★★★★) 13-7
    第一項 M型化社會 13-7
    第二項 新貧族(青貧族) 13-7
    第三項 貧窮問題之相關理論 13-9
    壹、功能論 13-9
    貳、衝突論 13-9
    參、象徵互動論 13-9
    【第三節】自殺問題之相關理論 13-11
    【第四節】色情問題之相關理論 13-12
    第一項 功能論 13-12
    第二項 衝突論 13-12
    第三項 象徵互動論 13-12
    【第五節】重要試題 13-15
    附錄  歷屆試題索引 i
     
     

    講師簡介

    Teacher profile
    莎莉

    購物與運費

    Shopping & Fees
    ★重要事項備註:
    1.購買前,請於﹝首頁-免費講座﹞,確定您的設備可以正常播放本網站提供的課程。
    2.雲端函授課程可透過電腦、平板、手機的網際網路瀏覽器觀看,觀看時需保持網路連線功能,於觀看期限內可不限次數觀看。
    3.部分課程提供紙本教材,教材會於付款完成後7-10個工作天內寄出。

    ★函授、雲端課程退費說明
    本商品屬於行政院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第2條,為可排除「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七日解除權之合理例外情事。若欲終止本項商品服務者,得依以下規定辦理退費:
    一、收到函授教材或雲端帳號開通後七日內:
    ⑴書籍、講義等輔助教材為未使用狀態(不得有註記、髒汙),且課程未觀看者(光碟未登入帳密,雲端未有觀看紀錄),可申請全額退費。
    ⑵部分書籍、講義等輔助教材已使用畫記或有汙損,或部分課程已觀看者,得申請其餘未使用商品部分之退費(使用之部分課程費用以單科售價計算)。

    二、收到函授教材或雲端帳號開通後逾七日:
    ⑴書籍、講義為未使用狀態,且課程未觀看者(光碟未登入帳密,雲端未有觀看紀錄),申請退費時,將扣除行政處理費,以商品售價8%計之;惟若所收取之8%部分,其金額未足新臺幣(下同)一千元者,以一千元為計。
    ⑵部分書籍、講義等輔助教材已使用畫記或有汙損,或部分課程已觀看者,得申請其餘未使用商品部分之退費(使用之部分課程費用以單科售價計算),惟另須扣除行政處理費,其計算方式同前項約定。

    三、收到函授教材或雲端帳號開通逾十五日,始終止本項商品服務者,全額不予退還。

    相關推薦

    Recommend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