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一本行政學選擇題
    編號 | TND07
    講師 | 許多、羊
    出版社 | 讀享
    77折售價 NT$524680

    關於課程

    About the course

    本書特色
    採用主題式架構編排,相較於零散式的歷屆考題詳解,服用本書有三個好處:
    第一,重點考題全面掃描,大量練習可以提高答題熟練度及穩定度。
    第二,提高各主題掌握度,容易針對自身弱點補強,加強複習效率。
    第三,評估自身學習進度,建立起考場自信心。

    \r\n


    作者簡介
    許多
    政大公共行政學系
    台大政治研究所
    普考一般行政及格
    高考一般行政及格

    \r\n

    一開始接觸行政類科覺得跟天書一樣難懂,但在準備考試過程中,面對公共行政領域當中經典的、熱門的、有爭議的、最新的議題,求知若渴地想尋求解答,於是開始產生興趣,覺得行政領域蠻好玩的,於是一頭栽進,覺得可以用優雅又犀利學術語言來提高論述的層次與深度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r\n


    台大政治研究所畢業
    台北市地特三等考試及格

    \r\n

    行政類科底子完全師承許多師大學唸的是語言教學,大四以前不看任何政治新聞,完全沒有相關背景。但有一天突然想不開,很想轉去讀政大公行所(因為好朋友都在政大)。 白癡如我,認真上了補習班數月後,果然學得零零落落。 但人生轉捩點一下就來了。因緣際會認識許多並獲得私家真傳後,此後過著越唸越有趣的日子,順利地一年考取台大政研所、政大公行所以及一般行政地特三等考試。

    \r\n


    作者序
    如果說行政學的申論題在測驗考生的「深度」的話,那麼行政學的選擇題就是在測驗考生的「廣度」。國考行政學的選擇題是從行政學的各個章節主題隨機抽選出來,在考題分布上非常平均,各主題都有機會一兩題雀屏中選。這意味著,行政學選擇題得高分的訣竅就在於「博學多聞」,要求考生對行政學的各項主題都要有一定的掌握。
    依筆者多年的解題經驗,要攻克「無所不包」的行政學選擇題,最有效率的準備方式就是主題式的練習!雖然不太可能會出一樣的選擇題目,但是類似的題目卻是會不斷重複出現,透過主題式的大量練習,類似相同的題目做多了,就會培養出一定的「題感」。當讀者達到這個層次時,解題的穩定度會大幅提高,幾乎可以用「本能反應」秒速解題,又快又穩的得高分。
    當然,凡事都要從基礎打起。要穩健提高行政學選擇題答對率的第一步,就是建立起行政學的學習地圖,掌握行政學的各大主題內容以及各主題間的關係。而掌握行政學的主題架構有三個好處:第一,所有重點主題都掃描過一遍,較能充分對付各類題型;第二,可以了解自身對於各大主題的掌握度,並針對自身弱項進行重點補強,複習起來比較有效率;第三,相較於零散式的歷屆考題詳解,主題式考題詳解比較容易評估自身的學習進度,建立起考場自信心。
    筆者多年前亦曾是一位國考考生,當時備考一直找不到一本理想的行政學選擇題解題書,現在回想起來,總覺得那時準備不夠有效率,花了不少冤枉時間。如果,如果當年有人告訴我這些知識與竅門,我就不會花這麼多時間走冤枉路。現在,本書完成,我相信當年的我會很愛這本書,希望這本書能帶給讀者同等的喜愛與幫助。
    許多、羊

    \r\n


    目錄
    導論 1

    \r\n

    A行政學總論
      行政學的本質
    第一節  公共行政的界定 A-1-5
    壹  公共行政的本質 A-1-5
    貳  公共行政的起源 A-1-10
    參  公共行政的意涵(空大版本) A-1-14
    肆  公共行政的意涵(羅聖朋版) A-1-20
    第二節  公共性與公共利益 A-1-24
    壹  公共性 A-1-24
    貳  公私部門的分野 A-1-26
    參  公共利益 A-1-30
    肆  公部門應追求的價值 A-1-33
    第三節  行政學的典範 A-1-35
    壹  典範的意涵 A-1-35
    貳  亨利的典範分類 A-1-37
    參  丹哈特的典範分類(四分法) A-1-42
    肆  丹哈特的典範分類(二分法) A-1-44
    伍  哈蒙的典範分類 A-1-47
      行政學的各時期
    第一節  傳統理論時期 A-2-3
    壹  傳統理論時期概說 A-2-3
    貳  科學管理學派—以泰勒為代表 A-2-8
    參  行政管理學派—以費堯為代表 A-2-12
    肆  動態管理學派—以傅麗德為代表 A-2-13
    第二節  修正理論時期 A-2-17
    壹  修正理論時期概說 A-2-17
    貳  行為科學 A-2-21
    參  霍桑實驗 A-2-23
    肆  動態平衡理論—以巴納德為代表 A-2-26
    第三節  整合理論時期 A-2-30
    壹  整合理論時期概說 A-2-30
    貳  系統理論 A-2-33
    參  社會性統論—以帕深思為代表 A-2-41
    肆  權變理論 A-2-44
      行政學的各學派
    第一節  傳統公共行政學派 A-3-3
    第二節  新公共行政學派 A-3-6
    壹  新公共行政的興起背景 A-3-6
    貳  新公共行政的內涵 A-3-8
    參  新公共行政的公共哲學—正義論 A-3-15
    肆  新公共行政對行政人員的角色主張 A-3-16
    第三節  黑堡宣言 A-3-18
    壹  黑堡宣言的內涵 A-3-18
    貳  黑堡宣言對行政人員的期待 A-3-23
    第四節  新公共管理學派 A-3-24
    壹  新公共管理學派的理論基礎 A-3-24
    貳  新公共管理學派的興起背景 A-3-29
    參  新公共管理學派的內涵 A-3-33
    肆  新公共管理學派的反思批判 A-3-40
    第五節  新公共服務學派 A-3-42
    壹  新公共服務的內涵 A-3-42
    貳  各時期比較 A-3-45

    \r\n

     

    \r\n

    B組織管理
    第一節  組織理論 B-3
    第二節  組織設計的要素 B-6
    壹  組織結構 B-6
    貳  組織水平分化 B-9
    參  組織垂直分化 B-14
    肆  業務部門與幕僚部門 B-21
    伍  集權式組織與分權式組織 B-25
    陸  首長制與委員制 B-27
    第三節  組織的結構觀點 B-30
    壹  韋伯官僚組織 B-30
    貳  矩陣式組織 B-36
    參  張潤書老師的組織分類 B-39
    肆  明茲伯格的組織分類 B-41
    伍  葉強尼的組織分類 B-43
    陸  布勞與史考特的組織分類 B-44
    柒  有機式組織與機械式分類 B-45
    捌  莫根的組織隱喻 B-47
    第四節  組織的動態觀點 B-49
    壹  非正式組織 B-49
    貳  組織病象 B-57
    參  組織學習 B-63
    肆  組織發展 B-69
    伍  組織文化 B-73
    陸  組織衝突 B-79
    柒  組織變革與組織再造 B-84
    第五節  行政組織實務 B-87
    壹  政府再造與行政革新 B-87
    貳  我國組織實務規定 B-89

    \r\n


    C行政管理
      行政領導
    第一節  領導概說 C-1-5
    壹  領導的概念 C-1-5
    貳  領導的權力基礎 C-1-10
    參  領導的研究途徑 C-1-13
    第二節  領導的分類 C-1-16
    壹  二分法—「工作中心」及「人員中心」的領導方式 C-1-16
    貳  三分法—獨裁式、民主式及放任式領導 C-1-17
    參  四分法—李克特的分類 C-1-19
    肆  五分法—管理格道 C-1-20
    第三節  權變型領導 C-1-24
    壹  費德勒的權變型領導 C-1-24
    貳  豪斯的途徑目標理論 C-1-26
    第四節  交易型、魅力型、轉換型領導 C-1-28
      行政激勵
    第一節  激勵理論概說 C-2-3
    壹  麥克葛瑞格的X理論與Y理論 C-2-3
    貳  學派分類 C-2-7
    第二節  內容學派 C-2-9
    壹  馬師婁的需求層級理論 C-2-9
    貳  阿德福的ERG 理論 C-2-15
    參  赫茨伯格的雙因子理論 C-2-18
    第三節  過程學派 C-2-21
    壹  佛洛姆的期望理論 C-2-21
    貳  亞當斯的公平理論 C-2-23
    第四節  增強學派 C-2-25
    史金納的學習理論 C-2-25
    第五節  行政激勵的作法 C-2-28
    第六節  官僚人格的類型 C-2-30
      行政決策
    第一節  行政決策概說 C-3-3
    壹  決策的本質 C-3-3
    貳  行政計畫 C-3-9
    參  團體盲思 C-3-12
    第二節  決策途徑的類型 C-3-14
    壹  理性程度的分類 C-3-14
    貳  滿意決策模式 C-3-17
    參  混合掃描決策模式 C-3-19
    肆  垃圾桶決策模式 C-3-20
    伍  漸進決策途徑 C-3-22
    陸  政治性途徑 C-3-24
      行政溝通
    壹  巴納德對組織溝通的看法 C-4-3
    貳  行政溝通的內涵 C-4-4
    參  行政溝通的結構類型 C-4-6
    肆  行政溝通的管道類型 C-4-9
    伍  行政溝通的風格類型 C-4-11
    陸  行政溝通的障礙 C-4-13
    柒  政府與民眾溝通 C-4-16
      公共管理技術
    壹  目標管理 C-5-3
    貳  全面品質管理 C-5-5
    參  績效管理 C-5-7
    肆  知識管理 C-5-12
    伍  策略管理 C-5-17
    陸  公務管理 C-5-20
    柒  採購管理 C-5-21

    \r\n


    D資源管理
      人事行政
    第一節  人事行政導論 D-1-5
    壹  人事行政的意義 D-1-5
    貳  人事行政的趨勢 D-1-7
    第二節  人事行政機構 D-1-8
    壹  部內制與部外制 D-1-8
    貳  我國人事機構 D-1-10
    第三節  人事分類制度 D-1-16
    壹  品位分類制 D-1-16
    貳  職位分類制 D-1-19
    參  兩制合一 D-1-22
    第四節  我國人事管理實務 D-1-23
    壹  公務人員的考選與甄補 D-1-23
    貳  公務人員的薪給 D-1-27
    參  公務人員的考績 D-1-32
    肆  公務員的保障與責任 D-1-36
    第五節  各國人事制度 D-1-44
    壹  美國人事制度 D-1-44
    貳  各國人事 D-1-51
      財務行政
    第一節  財務行政概說 D-2-3
    壹  財務行政的基本觀念 D-2-3
    貳  財務行政中的政府角色 D-2-11
    參  財務行政的聯綜組織 D-2-13
    第二節  我國歲入來源 D-2-15
    第三節  政府預算 D-2-25
    壹  預算的基本概念 D-2-25
    貳  預算的分類 D-2-28
    參  預算政治 D-2-31
    肆  美國之預算實務 D-2-34
    第四節  我國預算實務 D-2-37
    壹  我國預算的基本概念 D-2-37
    貳  預算編製與審議 D-2-38
    參  預算執行之彈性與限制 D-2-46
    肆  決算與審計 D-2-50
    第五節  預算制度的類型 D-2-53
    壹  項目預算制 D-2-53
    貳  績效預算制 D-2-54
    參  設計計畫預算制 D-2-57
    肆  零基預算制 D-2-60
    伍  企業化預算 D-2-63

    \r\n

     

    \r\n

    E政治管理
    第一節  府際關係 E-3
    壹  府際關係的基本觀念 E-3
    貳  府際關係的類型 E-6
    參  財政集權與分權 E-11
    肆  補助款制度 E-13
    伍  美國府際關係的發展 E-16
    第二節  公私協力 E-20
    壹  民營化 E-20
    貳  BOT E-26
    第三節  非營利組織 E-28
    壹  非營利組織產生的原因 E-28
    貳  非營利組織的意涵 E-31
    參  非營利組織的分類 E-34
    肆  非營利組織的角色與功能 E-36
    伍  非營利組織的缺失 E-39
    陸  非營利組織與政府互動 E-41
    第四節  民營與利益團體 E-44
    壹  民意 E-44
    貳  利益團體 E-49
    第五節  公眾關係 E-57
    壹  公眾關係的基本理念 E-57
    貳  公眾關係的工作原則 E-61
    參  公眾關係的正確觀念與錯誤觀念 E-64
    第六節  危機管理 E-67
    壹  危機與危機管理的意涵 E-67
    貳  危機的管理工作(三分法) E-69
    參  危機的管理工作(四分法及五分法) E-73
    肆  我國危機管理實務 E-76

    \r\n

     

    \r\n

    F方案管理(公共政策)
    第一節  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 F-3
    第二節  政策分析 F-11
    第三節  政策問題與議程設定 F-18
    壹  政策問題發生的原因—政策失靈與市場失靈 F-18
    貳  政策問題認定 F-24
    參  政策議程設定 F-26
    第四節  政策規劃 F-29
    壹  政策規劃的意涵 F-29
    貳  政策規劃的原則 F-33
    參  可行性分析 F-35
    第五節  政策合法化 F-39
    第六節  政策執行 F-44
    壹  政策執行的意涵 F-44
    貳  政策工具 F-48
    參  鄰避情節與政策順服 F-52
    肆  政策行銷 F-54
    第七節  政策評估 F-56
    壹  政策評估的意涵 F-56
    貳  政策評估的類型 F-59
    參  政策評估的標準 F-62

    \r\n

     

    \r\n

    G行政學的重要課題
      比較行政與行政文化
      政治與行政
    第一節  政治與行政的關係 G-2-3
    壹  理論面:政治與行政 G-2-3
    貳  實務面:政務官與事務官 G-2-6
    第二節  民主行政與審議式民主 G-2-11
      責任政府
    第一節  行政國與政府成長 G-3-3
    第二節  行政責任 G-3-8
    壹  行政責任的意涵 G-3-8
    貳  三元責任觀 G-3-11
    參  行政責任的確保途徑(課責機制) G-3-12
    第三節  行政倫理 G-3-18
    壹  行政倫理的意涵 G-3-18
    貳  行政倫理守則 G-3-23
    參  行政倫理的實踐與問題 G-3-26
    肆  我國行政倫理法規實務 G-3-29
    伍  行政裁量 G-3-38
    第四節  行政中立 G-3-40
    壹  行政中立的意涵 G-3-40
    貳  我國行政中立的法制實務 G-3-45
      行政學的新興議題
    第一節  治理 G-4-3
    壹  彼得斯的四種治理模式 G-4-3
    貳  治理的意涵 G-4-5
    第二節  全球化 G-4-11
    第三節  電子治理 G-4-14

    \r\n


     

    講師簡介

    Teacher profile
    許多、羊

    購物與運費

    Shopping & Fees
    ★重要事項備註:
    1.購買前,請於﹝首頁-免費講座﹞,確定您的設備可以正常播放本網站提供的課程。
    2.雲端函授課程可透過電腦、平板、手機的網際網路瀏覽器觀看,觀看時需保持網路連線功能,於觀看期限內可不限次數觀看。
    3.部分課程提供紙本教材,教材會於付款完成後7-10個工作天內寄出。

    ★函授、雲端課程退費說明
    本商品屬於行政院公告之「通訊交易解除權合理例外情事適用準則」第2條,為可排除「消費者保護法」第19條七日解除權之合理例外情事。若欲終止本項商品服務者,得依以下規定辦理退費:
    一、收到函授教材或雲端帳號開通後七日內:
    ⑴書籍、講義等輔助教材為未使用狀態(不得有註記、髒汙),且課程未觀看者(光碟未登入帳密,雲端未有觀看紀錄),可申請全額退費。
    ⑵部分書籍、講義等輔助教材已使用畫記或有汙損,或部分課程已觀看者,得申請其餘未使用商品部分之退費(使用之部分課程費用以單科售價計算)。

    二、收到函授教材或雲端帳號開通後逾七日:
    ⑴書籍、講義為未使用狀態,且課程未觀看者(光碟未登入帳密,雲端未有觀看紀錄),申請退費時,將扣除行政處理費,以商品售價8%計之;惟若所收取之8%部分,其金額未足新臺幣(下同)一千元者,以一千元為計。
    ⑵部分書籍、講義等輔助教材已使用畫記或有汙損,或部分課程已觀看者,得申請其餘未使用商品部分之退費(使用之部分課程費用以單科售價計算),惟另須扣除行政處理費,其計算方式同前項約定。

    三、收到函授教材或雲端帳號開通逾十五日,始終止本項商品服務者,全額不予退還。

    相關推薦

    Recommendation